车展网

主页
分享车展新闻

同济一附中的足球哲学:踢球和升学都是人生舞台,只要坚守就有曙光

来源: 东方网 时间:2023-12-07 13:33:27 阅读量:5828   

同济一附中的足球哲学:踢球和升学都是人生舞台,只要坚守就有曙光

不久前,第一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在广西落幕,以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同济一附中”)等学校为班底的上海中学男足代表队荣获第六名,超出了预期。最后一场比赛结束后,队员们互相击掌拥抱,感谢各自的付出。从预赛阶段的拘谨,到决赛阶段的放开,球队最终超额完成任务,不仅让之前的辛苦得到了回报,也在全国性正式比赛的舞台上经历了一次可贵的蜕变。

回到上海后,这群少年暂时分道扬镳,代表各自学校在校园足球联盟联赛的舞台上展开竞技。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联赛始于2012年,初衷是探索上海乃至全国校园足球发展新模式,至今已连续举办11年。赛事旨在充分发掘足球在青少年中的独特魅力和综合教育功能,构建校园足球文化,深入推进校园足球运动开展,为青少年追求足球梦想提供机遇和舞台。

更高的人生舞台并不仅仅是大学

结束学青会的征程后,队员们回到了各自的学校。对于他们来说,新的挑战开始了,同济一附中的成员也开始了新的忙碌。学校教师彭剑超全程参与了上海代表队从学青会预赛到决赛阶段的备战和比赛,对于队员的变化,尤其是本校队员的成长,他都看在眼里。

“这次学青会,我们是带着压力去的,赛前制定的目标是前八。同学们的状态都非常好,最终拿到了第六,大家都觉得对得起四个多月辛苦的集训。”彭剑超说,“我们的集训时间非常短,只有四个月是在一起合练的,对队员来说很不容易。我们预赛阶段心态非常拘谨,有一些胆怯,但是踢着踢着就感觉队员之间配合越来越好了。”

在这支队伍中,同济一附中校队佼佼者,联合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联赛的对手大同中学、闵行中学等学校校队精英,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球衣背后印有的不同学校统一变成了“上海”二字,是一次荣誉感的升华。

彭剑超说:“对于同济一附中的队员来说,不仅代表学校参加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其中有队员还代表杨浦区参加上海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赛,现在又有了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性赛事的经历。这些孩子现在在上海市的比赛,基本上没有绝对的对手了,但到了全国能遇到更多更优秀的队员,感受到差距对于他们也是一种历练。”

作为上海市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同济一附中的校园足球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组建了校队,至今已有40多年。其间,足球也曾因升学压力被弱化,但经过多方努力,如今足球已发展成为同济一附中的强项标签,不少球员同时还是杨浦区青年足球队的中坚力量。

近几年来,同济一附中在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联赛中始终保有竞争力,从2020年开始连续三次闯入决赛,虽然在今年没能创造新的纪录,遗憾止步半决赛,但对于这批队员来说,这并不代表失败,因为新的起点很快就开始了。

“这批孩子接下来就要面临高三,比如单招的学练、文化成绩的补课等。到时候,压力就从比赛转变到高考。通过全国性比赛,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达到全国前六的水平,自信心会有很大的提高,也会对他们日后考大学带来心理上的帮助。”彭剑超说,“作为教师,我要做的就是引领这些学生走向更高的人生舞台,不仅仅是考上大学。”

从目前来看,参加学青会的队员有可能入选全国校园足球青年代表队,届时将有机会代表中国参加明年在大连举行的青少年世界杯。“如果能代表中国,就是更高的台阶。我相信这些孩子有机会入选的话,未来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更多、更高可以展现自己的舞台。”彭剑超说。

设施与文化增强积极性和荣誉感

长105米,宽68米,72个1500瓦大灯,天然草皮,同济一附中校园内的这片球场称得上“奢华”。自2016年起,它一直是中国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主赛场之一,承办过开幕式和闭幕式。今年,2023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联赛也在这里举行。

与如此高标准足球硬件设施相匹配的,是足球的普及度,这种普及度不仅仅体现在校队保持高水准的专业度上,还有足球文化的建设与传承。同济一附中的足球校本教材《快乐足球》由教练组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开发编制。校内每年举办百班百场联赛,班班有自己的足球队和足球宝贝队。

“我们这两天就在举行班班足球赛。通过我的选拔以及队员老师的推荐,最后还会选拔出校园组的业余队员,代表学校参加杨浦区的阳光大联赛。”而班班的足球宝贝啦啦队是“班班赛”的特色和动力,彭剑超说,“啦啦队也有啦啦操比赛,跟足球赛同步进行,胜出的队伍会在‘班班赛’决赛中进行中场秀,都是代表班级的荣耀。”

“班班赛”已经开办了十几年,同济一附中保持着全员参与足球的传统。在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和杨浦区校园足球分联盟的领导下,“班班赛”逐渐扩展至整个杨浦区。同济一附中作为牵头校,组织和承办了一年一度的杨浦区“同育杯”百班百场校园足球联盟足球赛,至今持续了5年多。

“进了这里,不会踢球的男人不算一条好汉。”这句流传多年的话还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同济一附中的前身是鞍山中学,于2001年更名为“同济一附中”。更名前的年代,足球就是校园热门运动,每个班级的大多数男孩都会踢球。不过那时条件受限,他们足球场上表现的机会少之甚少,与现在无法相提并论。

这种浓厚的足球氛围被保留了下来。彭剑超说,学校一直抱有大力支持足球运动的态度,全力维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学校通过足球运动的龙头作用,还带动了其他体育项目的共同发展,校内共成立了超过20个体育俱乐部,包括篮球、排球、羽毛球、板球等。

“但不可否认,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学业压力也很大,学校和家长对这方面也非常重视。现在各方都在进行协调,尽力去做好调整。”彭剑超说,踢球的孩子在学业上也有很高的目标,其中不乏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或是同济大学,以及另外一些985、211院校为目标,“他们的时间有限,我们在给他们创造足球平台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需求和实际情况去进行平衡。不管是针对学业还是足球方面的课程,都要作合理的安排和规划。”

只要有人还在坚守就能看见曙光

如今,中国足球正处在一个从未有过的低谷期。作为根基,青少年如在此时依然保有对足球的热爱尤显可贵。

作为一名深耕基层的足球教练,彭剑超希望,这群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不要轻易放弃足球。“希望他们能够保持对足球的热爱。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看父母的意愿的,很多父母又都是看大环境来做决定的。如果我们用家校联合的教育方式,能够通过学校以及社会整体支持这些学生从事足球这项运动,这对于足球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我只想通过这个平台,吸引更多的机构、更多的家长愿意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帮助孩子体现出自己的特长,比如意志品质各方面的特色。”他还提到,希望孩子们利用好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为自己的终身体育发展而努力,“有时间就参与足球,有时间就看球赛,有时间就来动两下球,有时间就去了解有哪些球星,有哪些球队,这也是一种足球文化。”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处于对足球的迷茫期?就是因为他们受的教育太少,还有一些从业者盲目追崇、急功近利,才会造成孩子对足球的失望。但是我相信,通过多方的协作,通过多一点的平台,这些孩子是能够利用好自己的珍贵时间来参与足球运动,并且踢好足球的。”

现阶段,任何人对于足球的迷茫和失望都很难避免,但只要还有人坚持,就一定看得见曙光。“我最欣慰的是,带队出去打比赛时,有一种无上的荣耀感,我相信这些队员也是有同样的感觉的,因为你的胸前挂着‘上海’两个字,这是一种沉甸甸的担当啊。我非常看重过程,结果也很重要,但是没有过程重要。这些孩子通过比赛不仅能够锻炼到自己,还能学会一种沉甸甸的担当。”

在学青会的赛场上,上海中学男足代表队还收获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彭剑超感慨道,“这些孩子尊重对手球员、尊重场上裁判、尊重对方教练,充分体现了道德文明的状态和上海这座城市的形象,真的太不容易了。”

另一个让彭剑超深感欣慰的时刻是与孩子们交流有关足球的一切时,“这些孩子通过足球更了解自己的特长和想要的是什么了,他们也更喜欢足球了。他们会在我面前提到足球是怎么样发展的、父亲是怎么引导他训练。每当这时,我就很欣慰,即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自己也继续坚守在足球的教学当中,还能够和这些喜欢足球的孩子互动。”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