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证券之星 时间:2023-05-22 14:22:38 阅读量:1479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魏彤 实习生曾湘君 刘曼妍 广州报道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对经济发展、水土保持和污染控制有很大帮助。
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近日印发了《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下称 《规划》)。《规划》明确,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构建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和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愿景,着力将广东建设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区,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示范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区”,推进国土空间的生态保护、修复与价值转换。
《规划》提出,到2025年,抓好广东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重要生态廊道等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解决重点区域的核心生态问题,使全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增强;到 2035 年,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筑牢夯实,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基本实现美丽广东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广东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南部海岸线长,滩涂广布,港湾、海岛众多,海洋生态资源禀赋优越,拥有全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海岛数量居全国第三。同时,广东也是国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全省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54种,省内还有浮游植物406种、鱼类1200多种等海洋资源,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规划》提出,全力构筑“三屏五江多廊道”生态安全格局。衔接省国土空间规划“一链两屏多廊道”国土空间保护格局,统筹部署重要生态系统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加强对以南岭山地为核心的南岭生态屏障、以丘陵山地、森林为主体的粤港澳大湾区外围丘陵浅山生态屏障和以沿海防护林、河口、海湾、滨海湿地、海岛等要素为主体的蓝色海洋生态屏障的系统性保护修复,形成陆海联动、通山达海的网络化格局。
《规划》还提出,依托东江、西江、北江、韩江和鉴江等大江大河干流,串联省内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自然保护地,构建起功能完备的省级生态廊道,包括东江生态廊道、西江生态廊道、北江生态廊道等5条河流型生态廊道,以及对广东区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承载陆生生物迁徙功能,水生生物洄游功能,鸟类迁飞、鱼类洄游和陆生动物迁徙功能等25条区域性生态廊道。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提出打造世界级森林城市群。高品质提升珠三角森林城市群,打造世界级森林城市群建设。推动城市内部或城市之间的山体和绿色生态开敞空间保护和连通建设,打造完备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各具特色的自然公园高度覆盖,营造城市宜居环境,推动城市群绿色发展,实现全民共享森林城市建设的生态福利。
依托绿道、碧道、景观 林带等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提出,广东要串联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开敞空间,形成互联互通的城市绿地网络。实现公园500米服务半径覆盖城区居民区面积比例达80%以上。推进城市郊区20公顷以上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郊野公园等大中型生态游憩空间建设提升,满足城市居民出行10公里可达目标。
《规划》提出,构建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以“两横四纵多支多点”珠三角地区水鸟生态廊道进行空间布局,其中,北部主廊道为“西江—东平水道—西南涌—珠江—东江”水鸟生态廊道,可满足内陆淡水水鸟的迁飞需求。南部主廊道为“江门—珠海—广州—中山—深圳—惠州”沿海滩涂水鸟生态廊道,满足沿海咸水、咸淡水水鸟栖息需求。
建立陆域、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整体推进南岭山地、罗浮山—大桂山、莲花山、云雾山—天露山等4处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建设,以及湛江雷州半岛海域、阳江湾海域、珠江口海域、镇海湾—广海湾— 川山群岛—银湖湾海域等7处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重大工程。
《规划》以“整体谋划,分区施策”为原则,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化的有效途径,协同推进国土空间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开发。同时,为广东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路径和提供示范。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